Wednesday, 24 December 2014

考生雜記(一):雞精


寒冷的日子來臨,同時亦意會著當年會考的籐雞花要盛開了。如今,會考年代已成過去,DSE年代也踏入第四個年頭了。先不要說新舊制度的利弊之處,留待有機會再分享。我已草擬了好幾篇文章的標題,只是仍需要一點點時間把文章一一寫成,請耐心等候。

由於聖誕假期已踏入第二周的中段,我打算先分享下一些很個人的戰地經驗,盼望能協助應考的,和其他學生備戰。正如做運動和鍛煉體能一樣,每人都有自己的步速pace),以及令自己最舒服的備戰方法,因此我的分享只供參考。

雞精
你或許會聯想起可食用的雞精。但我所指的雞精則是一些由外界寫成的study guides,主要包含要點及精華。我修讀中國文學時,老師給我們派發了一塔又一塔,來自各個作者的雞精筆記。雖然筆記內容有不少重覆,但我覺得筆記一般都整理得井井有條,因此看筆記來找重點絕對比你把文學作品從頭閱讀,或在一本400多頁的<簡愛>翻動書紙來找東西要快。

再者,有些作者會在雞精筆記裡把個人對作品的演繹法加插於筆記中,有助學生理解文學作品的內容。很多時,學生並不是解不通所有單字,而只是未能理解所有單字合起來的意思。況且,有不少選修的文學作品來自16, 17, 18, 19世紀或千禧年代,以及一個陌生的社會背景,因此學生們難免會遇上覺得作品沉悶、難以理解、無聊,以及不曉得欣賞,但卻被迫研讀的情況。

用法:
1. 必須先把文學作品閱讀起碼一遍,如有中、英文版本的話,最好兩個版本都閱讀來加強對作品的理解和熟悉程度

2. 當作品已閱讀得超過一半時,可以開始使用雞精筆記-例如把一些個人的重點加在筆記裡,以便日後尋找或參考

3. 好好存放這些雞精筆記,以便稍後撰寫神紙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