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英文、廣東話、國語、印尼語、菲律賓語其實沒有問題,那麼為何本次探討的議題是講英文呢?
由於有不少學校都以英語為教學語言,因此,就讀於其學校的學生們自然會經常性地接觸英語。甚至,有些傳統名校更會強逼學生於校園內使用英語溝通,否則需接受懲罰。與此同時,亦有些學校會取錄一些完全不懂中文的非華裔學生,因此,這些學生用英語跟其同學交談,也是天經地義的事。
每當我在交通公具,或街道上,等公眾地方聽見旁人以英語溝通,我必定會轉身去看看他們是誰。或許你會留意到,這些年輕人大多數都沒有把濃烈的老外口音展現於舌頭上。這特徵,可算是本港國際學校學生所持有的其中之一的特徵。我會覺得,你們在公眾場所使用英文不是重點,但拜託,請把音量收細和(對某些人)減少粗言穢語的使用好嗎?不要以為身邊的普儸大衆全都聽不懂你們的對話內容!
最重要的事,我最看不過一些自以為比別人高一等,以及喜歡在公眾場所諷刺或嘲笑本地人(locals)的年輕人。我覺得他們這樣的行為實在太不尊重,而且欠缺了對別人的包容和接納。或許是這樣,他們根本就原是打算日後到海外升學的一群年輕人,因此也不會稀罕留在香港生活。或許是這樣,一般人對國際學校學生其中之一個大誤解,就是他們全都是打算日後到海外升學的人。
另一邊廂,年輕的一輩中,有不少人仰慕國際學校的學生,仰慕他們是「abc」(American Born Chinese)的身分。這些年輕人甚至會刻意打扮成abc般-例如穿著某些外國名牌的服飾、衣著暴露(低胸、露腰)、晒出一身古銅的陽光膚色、把頭髮dip-dye後,放在單一邊等等…再加上於日常談話中,不自然地加插大量英語形容詞,來把自己包裝成一位彷似很有外國風味,但其實挺令不少人討厭,又不知所措的人。
曾經,我在旺角東上火車,身後坐了一名二十出頭的女生,正跟電話中的友人聊天。本來,聽著音樂的我並沒有意識到這位女生的存在。但後來,當我得知她曾特意到英國文化協會進修英語、不斷在whatsapp上打英語跟朋輩溝通、踐踏那些英語不及自己的人、刻意地使用大量其實很基本的英語形容詞來展視出自己的學識…到最後問友人有否發到自己的英語水平已大幅度提升後,我終於忍無可忍地轉過身來鄙視她,心想,這二十多分鐘以來,我的耳朵真的受夠了!人家在瑞典等地方甚至不會於公共交通工具上發出任何有機會影響到別人的聲音!剛好,火車終於到達了大埔墟,我下了車,鬆了一口氣。
最後,我暫並不打算在此置評應否講英文,以及年輕一代崇拜西方文化的社會現象。反而,我盼望能帶出的主要信息分別是:
一)儘管英語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國際語言,使用英語,並不代表你的階級比別人高。Although
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using English does not automatically make
one superior to another.
二)不必為了討好別人,而刻意改變自己的行為、裝扮,或日常習慣。每個人都是獨特的,不必追求活在主流下的生活。Don't change yourself for the sake of pleasing others. Everyone is
unique – you don't have to go with the flow
simply for the sake of going with the flow.
三)尊重自己,尊重別人。Respect yourself and respect
others.
圖片轉自網絡 |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