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謝讀者的分享,建議我收看這集值得收看的 <鏗鏘集:功課奴隸> 節目。我和妹妹一起收看,節目内容也勾起了我的一些記憶和感受。
壓力對人的影響:
1. 壓力會直接增加患上心臟病這個長期病患的機會,並會帶來嚴重的健康(health AND WELLBEING)問題
2. 壓力會影響情緒及行為
3. 為了減壓,不同人會選用不同的處理方法。當中,有人會選擇暴飲暴食、有人會做運動,亦有人會用其他maladaptive coping strategies來處理壓力及相關的情緒問題。
因此,壓力會直接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和心靈的健康。每個人都能影響他身邊的人,造成一個骨牌效應(domino effect),最終或會影響整個社會,因此是不能輕視的一個問題。
我認為不要為了子女一時的成就,而摧毀他們的整個人生。
反叛表現年輕化,只會造成更多社會問題。一個社會,必然會有能力懸殊的情況,這樣,人與人之間才會有互相分擔、互相分工及互補不足的果效。當然,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成為贏家,成為最成功的那一位,可是,我們仍需在某些關口上,向現實低頭。
孩子的心靈是單純的,他們的記憶絕不容易洗滌。
小學一年級時,中文好,英文不好。上課不太能聽懂老師的指示,就連自己原本想要的名字都不會拼(所以現在只好用另一個名字)。什麽是‘cute’(可愛)我不明白,別人也不知道怎跟我解釋;我不會拼,自然字典也不能查。
中文課用簡體字教授,問題又來了。我不曉得用簡體字寫我的中文名字,也不太會看老師所寫的東西。英文會話不好,身子矮小,結果每天上學前都會大驚一場,擔心被別人欺負,擔心不能跟同學交朋友,亦介意幼兒園同學對我這個突然離開了學校,去入讀小學的舊同學。
然後,我看著下一個年度的小一入學招生海報心想,唉為什麽要這樣對我?為什麽我從來沒有從幼兒園畢業?為什麽要突然離開幼兒園,突然入讀小學?為什麽我需要依照這張海報報讀小學…
可能有家長會認為,這正正就是孩子需要報讀學前輔導班、興趣班、補習班的原因。但其實你們那個年代也沒有這些較為商業化的玩意!你們的中、小學年代的功課量應該比我們的要少,玩樂的時間應該比我們要多。大學生不多,但現在的大學生全都很高水平嗎?
無論是你們的年代,或是我們的年代裡,必定會有因學業不成而學壞的同學。什麽未婚媽媽、吸毒販毒、學生加入黑社會都不是新聞!只是你們當年的社會風氣比現在的要保守,因此這些負面舊聞可能比較少被廣泛報道。
補習班能解決子女學業問題?適當的補習班能協助子女學習,但補習班不一定能夠如我一名中學老師所說“force
the stupidity out of your children”(把所有蠢的因子從子女體内逼出來)。興趣班真的能培養興趣?天分,加上後天的培養能讓整件事變得事半功倍,從而達到理想。但如果你的子女很有藝術天賦,你又會否跟他說“畫畫搵唔到飯食"?
這種病態社會風氣,是社會中的商人、家長和參與在這個social
norm(社會規範)的人一起建立的恩,並收割的果。
回想起來,這一幕又一幕的片段,全都是深刻的,深深地刻進腦海裡,只是長期躲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