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認為教育存在的目的是要讓來自貧窮家庭的小孩透過學習,從而在社會的階梯中向上爬,好讓他們的生活條件能好一點。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支付直資學校的學費。舉例說,有些孩子很有藝術或體育天分;直資學校或國際學校或許能幫助他們向夢想邁進一步,但同時,他們不一定有財力支付學費。
我認為選擇入讀官校、資助學校、直資、國際學校,其實沒有一定的對與錯。大學教育,也不是必需品;我們不需要完全跟隨社會的風氣,才能獲得社會中,其他人士的認同。我們都是獨立個體,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學業上的催谷,或許能給你短暫的回報。但,想深一層,在你日常生活中,你在市場買菜時,會使用微積分(calculus)嗎?
曾經,我嘗試催谷自己,想再再再努力一點,考好一點。但到了最後,我發現自己本來就只有這麽多料子。再努力,其實,都不會有什麽改善和進步。反而,這樣的自我催谷,只會為自己帶來壓力-有礙我向前的壓力。
我無法完全打倒壓力。後來,我嘗試接受有些東西本來就不屬於我們的事實。有些東西,即使你多麽努力去爭取,都不會得到。在學校裏,我會看見成績比我好,但沒有我那麽勤力的同學。間中,我會咒駡自己,想了再想,老是想著為什麽別人能,但我不能。
出GPA了,有人3.7,有人過3,有人不過3。其實都不一定有什麽大影響...只是,妒忌或羡慕別人的成就是人性的軟弱,是自然的。剛開始的時做,你可能無法放鬆,然後會停留在一個不快的階段。但當時間久了,你會嘗試起來,再努力一點。其實是可以的...然後你或會再登上一個更高的高峰。人生,就是不停的奮鬥著,不停的繼續向前走。
正所謂睡一覺,起來,又是一名好漢子。
The show must go on.
延伸閱讀可參閱蘋果日報報導 "名校生難抵壓力 轉讀直資重拾信心"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50127/19018335
刊登於2015年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