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一向都是現實生活的寫照,觀眾能從電視劇看出社會是怎樣的。當然,那些浪漫愛情橋段和巧合則不一定會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最近熱播的劇集<一屋老友記>中,滕麗明(寶欣)飾演梅小菲的母親,是一名能幹的女強人。事先聲明,由於我最近忙於實習工作,暫時只看到第13集。劇集初期,寶欣和女兒從深圳搬到來香港暫住。由於梅昭像很多父親一樣,需留在內地工作,寶欣便同時擔任父母親的角色。當然,這樣的家庭關係並不太理想,畢竟子女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會較少機會接觸父親,從而影響親子關係和子女的成長。
一旦寶欣決定留在香港居住,她自然需要替女兒找學校入讀。一般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願望,因此會把金錢、資源和心血投資在子女身上;儘管家境不太好,父母再辛苦也要籌集資金給子女參加各樣的興趣班,來提升他們的競爭力。
有一幕講述寶欣為女兒到處奔波勞碌,為求讓女兒考入一家好學校。雖然她終於給女兒找到面試的機會,女兒的表現卻不理想,因此無法入讀。後來,她只好透過寶歡的人脈關係,找另一家學。可是,由於陶氏家族與該校有關,基於私人恩怨,菲菲便無法考進該校。最後,菲菲到了第三家學校面試,靠關係得到面試的機會,再靠自己的表現考進學校。
難道故事中的情節不是現實的寫照嗎?香港很多的公司背後都來自同幾個大財團(集團),不少學校也透過後門找學生來增強其學業和運動的競爭力。能從正門走進學校的同學,即使表現突出,也會因為身分的問題,得不到該有的公平待遇。很不幸地,我們的社會就是不公平的。
我覺得在學業成效上,入讀什麼級別的學校真的真的那麼重要嗎?學習成效在很大層面上是一件個人的事,學校只是協助你學習,不是判斷你終身成功或失敗的工具。難道名校沒有人公開試不及格嗎?難道第三組別(Band 3)的學校沒有學生能考進 ‘神科’ 嗎?難道只有入讀傳統名校才會成功嗎?近來有很多來自地區學校的學生都成為了文平試狀元。
/
故事中,寶歡為了作一個正義的寶寶大隊長,在網上批評陶太沒有給其兒子一個該有的童年-兒子除了參加各種各樣的興趣班,和做學校的功課,都沒時間玩耍了。我經常問父母,為何要把我送進國際學校?你們有金錢供我讀國際學校,會沒有錢供我入讀傳統名校嗎?他們說,這樣做是因為他們一來想給我一個愉快的童年,二來是因為他們覺得英基的教育比一些名校的要好…可能年代已經變了,現在不論是否讀國際學校的人都沒了所謂的童年?
然後,我又會想,當我們這一代成為父母是,我們會否成為怪獸家長呢?
怪獸家長之所以成為怪獸家長背後的動機是甚麼?
到底怪獸家長的廣泛/粗略定義是甚麼?(有沒有SF 12或其他統計工具可以用來計算一下?)
怪獸家長在香港眾多的家長中,比率占多少?
我們在報導中看見的,是少數家長嗎?(我真的不知道,沒有做過什麼統計)
其實我覺得解決方法不是沒有的。如果學校在收生時完全不考慮學生的課外活動成績和參與,家長可能會少了incentive為子女報讀課外活動,因為報了,都不會有優勢。
歡迎大家和我討論一下~
很久沒有寫作了,這篇好像寫得不太好…但由於我在辦公室,不能上網,完成了工作又在等放工.....所以寫了點東西
Thursday, 28 July 2016
Saturday, 25 June 2016
普教中
英基學校由小一開始就用普教中,同埋簡體字教材。我而家做緊補習老師,幫小學生補中文。有家長會要求我用普通話教,亦有家長叫我用番廣東話教就得。
我覺得太細個用普教中唔係好事。當一個小朋友連廣東話都未學好,再一次過將普、粵、英語咁拋落佢度,難免會導致三文兩語講得唔鹹唔淡。
如果你話應該自小學語言,我覺得好似現時某啲學校咁,用粵教中加普通話堂係可行既方案。一來,學生可以接觸到普通話,二來,唔會因為覺得普教中太難,而怕左中文。再者,叫本地老師用普教中,也許會對佢地造成壓力,而且唔同既非母語老師 (non native speakers of Putonghua) 既普通話程度亦難免會有差異,令教學效果未必最理想。
我小學同中學時,平時係屋企講廣東話,係學校聽英文,上中文堂用普通話。雖然我自問廣東話流利,但有啲字我會讀錯個音,例如將 “諷刺” 讀成 “鳳刺”、“朽壞” 讀成 “考壞” 等。對於呢啲比較少用既字,有時真係要諗,到底呢個字點讀呢?
我唔反對學普通話,亦唔反對普教中,但我覺得去到最後,最緊要既係睇番每個學生既需要,然後因應佢地既需要而按排適合既教學方法比佢地。其實中英都一樣,有唔少英文學校既學生面對同一個問題,達唔到雙語 (bilingual) 程度,反而變得對唔同語言既認知唔鹹唔淡,非常可惜。
我覺得太細個用普教中唔係好事。當一個小朋友連廣東話都未學好,再一次過將普、粵、英語咁拋落佢度,難免會導致三文兩語講得唔鹹唔淡。
如果你話應該自小學語言,我覺得好似現時某啲學校咁,用粵教中加普通話堂係可行既方案。一來,學生可以接觸到普通話,二來,唔會因為覺得普教中太難,而怕左中文。再者,叫本地老師用普教中,也許會對佢地造成壓力,而且唔同既非母語老師 (non native speakers of Putonghua) 既普通話程度亦難免會有差異,令教學效果未必最理想。
我小學同中學時,平時係屋企講廣東話,係學校聽英文,上中文堂用普通話。雖然我自問廣東話流利,但有啲字我會讀錯個音,例如將 “諷刺” 讀成 “鳳刺”、“朽壞” 讀成 “考壞” 等。對於呢啲比較少用既字,有時真係要諗,到底呢個字點讀呢?
我唔反對學普通話,亦唔反對普教中,但我覺得去到最後,最緊要既係睇番每個學生既需要,然後因應佢地既需要而按排適合既教學方法比佢地。其實中英都一樣,有唔少英文學校既學生面對同一個問題,達唔到雙語 (bilingual) 程度,反而變得對唔同語言既認知唔鹹唔淡,非常可惜。
Wednesday, 18 May 2016
<過去的一年> (非原整腰斬本)
我過往一年的大學生活與往時的稍微不同。首先,我沒有參加學生組織(所謂的上莊)。反而,我開始了在外面打兼職工作,在一家電訊公司打工,做兼職產品推銷服務員。同事都對我很好,很友善,也會原諒我的不成熟和過錯。雖然只工作了短短的六個星期,但我過得很開心,每天上班就像去玩似的。雖然工作期間要長時間站立,會感到疲倦,工資不高,但比起替學生補習,我覺得這份工作新鮮得多。
但在我工作期間,我不停想,全職同事們讀書不多,要一輩子站著做些很反覆的工作,其實意義也許並不大。晉升機會不多...還有他們的下一代又會是怎樣的呢?到了這時,我開始看到教育的重要性。
當我的工作合約滿了以後,我到了一家服裝店打兼職工作。我每天上班就像去做狗一樣,不停的搬運,不停的工作,相當辛苦。原來該服裝店每天的營業額是一百多萬港幣!但,該是那分店的營業額已經達到一百多萬港幣,可想像該集團每天賺多少...但辛勞的員工可能卻只得到總銷售額中<1%的工資。
當我離開了服裝店,我開始替學校某部門打工,做打字員。儘管家人覺得做打字員比較有意義而且有益,相比起之前的兩份兼職工作,我卻最不喜歡打字。我覺得我比較喜歡做很容易被別人取替的體力勞動或簡單的工作,哈哈。
Subscribe to:
Posts (Atom)